什么是律诗的准律句_什么是律诗 全球快看点

时间:2023-06-10 07:55:26来源 : 互联网

1、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

2、发源于南朝时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3、律诗的格律要求是多方面的。


(相关资料图)

4、首先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句、六言句或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5、其次对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

6、如果仅六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7、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

8、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9、按照旧时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

10、每首的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是对偶句。

11、排律则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都必须上下句对偶。

12、小律对偶要求较宽,或一二两联,或二三两联,或仅二联要求上下句对偶。

13、第四便是声韵格律的严密要求。

14、 以常用的五律、七律为例,首先是押韵,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五律首句多数不押韵,七律首句多数押韵。

15、也有押仄声韵的,有人认为押仄韵的应属古体。

16、其次是声调。

17、古代汉语分平上去入四声。

18、诗歌声律以平声字为一类,以上去入三声字为一类,称“仄声”。

19、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20、 五律仄起式 乧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1、 乑平平仄仄,乧仄仄平平。

22、 乧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3、 乑平平仄仄,乧仄仄平平。

24、 五律平起式 乑平平仄仄,乧仄仄平平。

25、 乧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6、 乑平平仄仄,乧仄仄平平。

27、 乧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8、 七律仄起式 乧仄平平仄仄平,乑平乧仄仄平平。

29、 乑平乧仄平平仄,乧仄平平仄仄平。

30、 乧仄乑平平仄仄,乑平乧仄仄平平。

31、 乑平乧仄平平仄,乧仄平平仄仄平。

32、 七律平起式 乑平乧仄仄平平,乧仄平平仄仄平。

33、 乧仄乑平平仄仄,乑平乧仄仄平平。

34、 乑平乧仄平平仄,乧仄平平仄仄平。

35、 乧仄乑平平仄仄,乑平乧仄仄平平。

36、 加圈的字表示可平可仄。

37、五律首句如押韵,仄起式改为“乧仄仄乑平”,平起式改为“平平仄仄平”;七律首句如不押韵,仄起式改为“乧仄乑平平仄仄”,平起式改为“乑平乧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38、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39、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须与前联对句第二字一致,称为“粘对”,否则叫“失粘”;广义的失粘兼指一切平仄不调的现象。

40、 关于律诗的声律,旧传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即谓七言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必须分明;五言句可推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41、这是不准确的。

42、实际上七言第一字可以不论。

43、五言第一字和七言第三字,在多数场合下也可不论,但在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中,五言第一字和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如用仄声,则全句除韵脚平声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诗律上称作犯“孤平”,是必须避忌的。

44、五言“平平平仄仄”句、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后三字有时可换成“仄平仄”,但有一个条件,即此类五言句第一字和七言句第三字不能换仄声,否则也会犯“孤平”。

45、五言句第三字和七言句第五字则不可不论。

46、上述五七律的声韵格律要求,同样适用于排律和小律。

47、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的创作实践中,都存在变例。

48、在定型化过程中,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崔颢《黄鹤楼》即前半首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

49、近体成熟后,也有作者有意识不依常格,变动平仄规定,称为“拗体”。

50、除变动句中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外,还着重变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的平仄。

51、两联都拗称“拗句格”,通首全拗称“拗律”。

52、七律中有所谓“吴体”,也是一种拗律。

53、杜甫以创作拗体力矫圆熟,为后人所仿效。

54、还有所谓“拗救”如上句有应平而用仄,则下句中应仄处用平,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以调音节;也有本句中自救或拗而不救的。

55、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56、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57、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58、如果仅6句,则称为短律;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

59、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60、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61、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62、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63、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64、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65、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66、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

67、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68、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

69、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70、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细致的情感。

71、“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内容充实”;“五律显得简短,朴直,有力,七律显得畅达,悠扬,纡徐。

72、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故写作较难。

73、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74、 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75、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76、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77、 4,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78、其他两联用不用对仗悉听尊便。

79、 经究起来,律诗是有很多规矩的,这也是现代人懂得的少的原因,若是有兴趣,可以在网上多搜搜,还可以找到很多关于律诗的文章。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关键词:

推荐内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