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6日9时,一个对我来说非常值得纪念的时刻。从这一刻开始,本号粉丝首次正式达到1万数量级。在这特殊的日子,实在有很多话想和大家说。既然动了笔,就想说的多一些,和大家多分享一些东西。因此这篇文章既是我自己的感悟,能让大家对我有更多的了解;也能给到大家自己的一些看法,兴许能让你眼前一亮,少走弯路。接下来将围绕以下几个专题进行叙述,相信一定有你感兴趣的部分:
1:我是谁?(这个账号都发布些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兴趣爱好?从兴趣爱好,到制作视频;确定账号的更新方向)
(相关资料图)
2:能不能赚钱?能否全职拍摄?拍摄的设备是什么?成本支出大公开;
3:对现有更新内容的看法,自媒体行业发展观点分享,未来的规划(个人规划,账号更新方向)
我是谁?
作为一篇计划长期置顶的文章,我打算把这一部分放在开头写,这样可以让不熟悉本号的观众,对我更新的内容有一个快速全面的了解,也算是对万粉之前更新的内容有一个交代。
(1)这个账号都发布些什么?
在解答这个疑问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张之前在网上看到的图片。其中对精神生活对象进行了接近全面的分类:
将这个图和这个账号进行对比的话,我想这个账号应该属于第六大类特定物品中的6.6"交通迷"。兴趣爱好都是广泛且不同的,既然有大众爱好,那么就一定有小众爱好。我一直都把自己的这类兴趣爱好归为小众爱好一类。
看过我账号签名的朋友知道,我把这个号的更新方向定为"以公共交通的视角,携手历史人文,记录城市发展"。公共交通也是一个广泛的类别,在本号中大致体现为地铁、国铁(火车)、公交、航空(飞机)四大类。四类当中,更新频率以地铁最多,航空垫底,国铁比公交多一些。
正是因为我觉得这个爱好非常小众,所以不想把视频做得晦涩难懂,被大众爱好者定义为"没有意义的视频"。所以一直以来,我更新视频的准则都是"只做非爱好者也能看懂的视频"。不管点开视频的观众和我是否有同样的爱好,看了视频之后都能知道我在说什么,并有所了解,有所收获,我想这也是制作视频的意义所在。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兴趣爱好?
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这些东西有什么意思?相信这类的话语在拥有小众爱好的朋友当中,或多或少都会被提到过。就算是同一样东西,每个人的喜欢都有不同的缘由,在这里可以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我这份小众爱好的由来。细细想来,我对交通的这份喜欢是从小就开始的。
我生于1997年,云南昆明人,一个四季如春的地方。不同于其他省份,云南历史上曾拥有千余公里的米轨和寸轨里程,不仅让云南的经济得到了高速起飞式发展,也是全省人民宝贵的财富。
从小记事特别早,大概一岁多一些就有印象了。上学之前,我在外婆家,奶奶家生活过。凑巧的是,我的三个住处都和米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下方是昆明市区的图片,橘黄色是米轨在市区的走向,左侧的方框是我奶奶家的位置,靠近米轨麻园火车站;中间的方框是我家现在的位置,靠近昆明北火车站;右侧的方框是我外婆家的位置,靠近米轨东风东路道口,原位置在曙光铁路小区,靠近米轨环城铁路(已拆除);
住在外婆家时,每天早上外婆背着我买完菜后,都会到铁路道口前,看完每天经过的那一班火车后,再上楼;再到后来,一直到上了学的寒暑假,我都呆在奶奶家里。奶奶家门口就是昆石线麻园站,每次买菜,都要走一段铁路才能到;甚至于从家里到奶奶家,搭乘火车都是一种比较便捷的方式....作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轨道交通,火车悄无声息地进入了我的生活,陪伴了我的童年。我相信在那时,我曾看过昆明北到开远、到石屏、到河口的旅客列车;下雨天泥泞的道路里,铁桥旁的那根铁轨,是还没有完全拆除的环城铁路......
后来科技逐渐发达,业余生活逐渐丰富起来,有心思看火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有意思的是,过了几年,家门口就迎来了地铁(昆明地铁2号线,2014年4月28日开通),眼看着北京路沿线一个个地铁出入口冒了出来,曾经很远才能到达的地方一下子都变得很近。坐上奔跑在地下的火车,总能想起小时候火车从身旁驶过的样子,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童年的快乐时光。从米轨到地铁,交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眼看着米轨从繁荣走向衰败,眼看着家门口的地铁火车北站从一条线路变成昆明第一个三线换乘车站(2/4/5号线),我从小到大的成长也算是见证了昆明轨道交通变化最大的几年,看到轨道交通,能唤起我某段特定时期成长时的记忆,这就是我喜欢地铁与火车的原因。
关于公交,在我的早期印象之中,昆明保有量最大的公交,当属长江CJ6101G型。
作为保有量最大的城市(上海的朋友可能对这个造型也有印象),这款非常经典的造型,是当时昆明市民的一大记忆。但其实,我小时候其实是不喜欢坐车的。前置汽油车的公交时代,留给我的印象就是噪音大,启停时内燃机味道重,加之小时候晕车,所以能不坐公交就不坐,间接导致我以前很少出门。这个晕车情况伴随了我的童年,直到七八年前才彻底消失。人总是如此,总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那个"晕汽油车"、翘起来的地板、坐在前面大盖子上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在我记忆里,昆明公交共有四大经典造型(每个人对经典的定义不同,个人定义为车型常见,造型独特辨识度高),除了刚才提到的长江以外,剩下三种就是青年、宇通双层、海格/金龙系列。
JNP6180G,青年18米铰接车,当时昆明花重金购入,运用于K1路(快速公交1路),(北京的朋友们对这个车型也非常熟悉,多运行在快速公交1线/快速公交2线 BRT1/BRT2上)奔驰在北京路上,配讲解员,一时风光无限(昆明作为国内早期快速公交的践行者,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曾经的青年铰接也已作古,不胜唏嘘),当年窗户大开,吹着沿途的风,看着老工人文化宫的喷泉从眼前快速飞过,讲解员示意乘客观看云南震庄迎宾馆的样子,也一去不复返了!
或许是小时候K1看得太多,到了北京之后,对青年的执念更重了。坐上青年,听着柴油机的轰鸣,只要我不睁眼,时间就不会往前走......
看到这里,对这个兴趣爱好不太了解的观众,或许会对这个爱好的看法大为改观。至少对我来说,我喜欢的可能并不是交通本身,它更像是一种我回忆童年时的精神寄托。
申沃客车,童年中的又一超经典车型。家门口就是北站的公交场站,这车型是当时9路/29路的常客。话说当时昆明公交与新世界第一巴士(没错就是香港那个)合资组建了昆明新巴,为了吸引外资,当时热门线路基本都归为新巴运营,家门口的3路、9路、22路、23路、29路、61路等为昆明新巴运营,当时的一抹黄色成为了童年中抹不掉的记忆。当时只觉得这个独特造型的后视镜,像两只垂下来的大耳朵,辨识度极高。
昆明不管是公交还是地铁,都曾蕴含了不少上海元素,这也是我非常喜欢上海,喜欢江浙沪一带的原因之一。
与其说喜欢昆明的海格,更不如说是喜欢车身上的那一抹红白。红得庄重似故宫,白得偏黄似奶油。经典配色成就经典车型,成为了我心中红白配色的代名词。也不知道是不是习得了东福正传,昆明街头公交绿油油一大片,还是这个样子更好看!
双层公交曾是昆明公交的一大名片,随着地铁的逐步开通,双层公交运行区域受限(高度)、综合油耗太高、购车成本太高(自己都没钱了)等弊病逐步显现,尚在运行的双层公交逐渐减少,拥有前后两把楼梯的双层公交更是快成为绝唱。从前面楼梯跑上去,又从后面楼梯跑下来,循环反复,咯咯大笑,似乎是一代顽童的童年记忆。小心!地板很滑......
关于兴趣爱好的来源就分享到这里。喜欢公共交通,不如说是喜欢城市发展、喜欢看风景、喜欢旅游、喜欢正在发生的一切......本人曾游览过多个城市,记录下了许许多多有趣的内容。受篇幅限制,本文开头至此的兴趣爱好部分只以童年时期家乡的部分交通所闻进行了叙述。或许不是每个人眼中的公共交通都这么有趣,如果你想听,很多类似这样视频之外的故事,或许可以视频的方式讲给你听(当然不涉及个人和别人的隐私)。
(3)从兴趣爱好,到制作视频
更新视频的动机大概很久之前就有了,大概2010年左右就有了吧。但是看过本号更新内容的朋友会发现,这个账号最早更新视频是从2018年开始的。那么之前的时间为什么不更新视频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1>拍摄设备的欠缺:不同于如今,当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拍摄设备的。在手机普遍没有拍摄能力之前,绝大多数拍客想要完成拍摄,需要拥有一台专业的拍摄设备,加之早期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还没有如今这么高,无疑提高了拍摄的门槛。这也是为何时间越早,视频越少的原因。自从手机拥有摄像头成为主流后,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一开始就能拥有手机,特别是学生时代,没有人手一部手机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本人第一次用上能拍东西的手机大约是2013年左右了)。
<2>拍摄意识的欠缺:按理来说,在2013年拥有手机之后,启动相关的拍摄工作是没有大问题的,无非就是画质很次,抖动严重而已。记得那时B站还算是一个单一的二次元社区,更新个人拍摄类的视频,基本都是到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酷6、爱拍......之类的长视频综合网站上更新。但是那时我对这类网站缺乏综合理解,注册账号只为观看视频,想着麻烦,就没有选择到这些平台上上传自媒体内容。
<3>剪辑设备的意识错误:当时想法比较僵化,认为剪辑视频,就需要一台配置比较好的电脑才可以。理论上来说,这种想法在当时来看也没有太大错,但其实那会家里的电脑配置还是能够支撑轻量剪辑的(配置记得是CPU AMDX4 640,显卡GT430,后来因为我出来读书,家里这台电脑就一直没有重新买过)。就当时的拍摄大环境,其实一刀不剪直接上传都是可以的,完全可以避开剪辑这一步。在剪辑器百花齐放的时代,随便找个剪辑工具用用,凑合剪个视频,其实也不是难事。
其实那个时候,我做视频的方向,其实是想以游戏为主,这个想法看我这个账号最初发布的内容就可以得到证实。因此上面的三条原因,受最大限制的其实是第三条。边打边录,是做游戏视频的必要条件,但是这个配置的电脑想要录屏游戏,必须要在清晰度和流畅度直接做取舍(甚至想保住其中一个都很困难),这个想法很久以前就实践过了,但是最后的成片实在卡顿,当时的想法就是,与其做出来的视频高糊,或者卡个半死,还不如不做,所以这才是我没有制作视频的根本原因。
到2015年的时候,我上了大学,因学习需要(也是游戏需要),花了4300多,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配置是i5-4200H+GT940M+8G),买之前原以为这种4代i5+独显+8G内存,做游戏视频已然够用,结果实际测试却大跌眼镜:三男一狗5,守望先锋等"大型游戏"只能以最低画质进行游玩,勉强可以流畅运行,录屏游戏根本不可能;对配置要求不是那么高的游戏,又因为录屏,导致电脑发烫,帧率大大下降,根本无法支撑录视频,于是做游戏视频梦碎。看似标压处理器,其实也就是双核四线程;GT940M,和GT960M性能直接差断代,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机器,于是后来决定攒钱,一次性买一台性能高一些的机器用来剪视频。
终于等到2018年秋,合适的换机时机终于到来(一是攒够了钱,二是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也算用了三年,这个时候换容易交代),于是花重金购买了现在的这台笔记本电脑。当时的想法是,一次性买一台配置高一些的电脑,这样就可以多用几年,平均下来也就不贵了,事实上这个想法基本上是准确的。这台机子的配置是i7 8750H 6核12线程,GTX1060,16G内存,这个配置只要你没有特别大的需求,放到现在用都不过时,甚至依旧还能吊打很多网吧的低端上网区机器(特指2023年还在用i5 8400+1065甚至1054一个小时收八块十块之流),用到如今也有五年了,实际上也算是血赚。
(4)确定账号的更新方向
光从机器速度上来看,确实比以前快了许多,录屏,剪辑,游玩都变得不再卡顿,高强度的视频剪辑之旅自此开始。从18年8月起,我用了短短4个月的时间,先后完成了刺客信条部分系列【2、兄弟会、启示录、3】的关卡难点录制,可能解决了数以万计朋友的卡关问题。当刺客信条3录制完毕后,我开始进行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首先是游戏选择的问题。对于单机游戏来说,单一游戏可能会有多个系列,但系列总有打完的一天。虽然游戏打完可以更换,但是观众喜欢A游戏,不代表也同样喜欢B游戏。对观众如此,对我来说也同样如此。即使是同一个系列,系列A作可能我感兴趣,但是并不代表我也喜欢B作,为了更新连贯而不得不打不喜欢的B作,有点为了更新而更新的意思,因此并不是我想要的,按现有的更新情况,迟早都会有枯竭的一天;
其次是游戏技术的问题,既然有打的好的人,就会有打的菜的人。虽然我自认为我打游戏并不属于菜的那一类,但是也并不属于高精尖玩家。既然没有高精尖的技术,那么也势必无法从中脱颖而出(尤其是这类技术类游戏),而不考虑技术的游戏则偏向剧情,氪金等方面,游戏解说也不是我想走的方向,因此我觉得更新游戏这条路不可通。
既然游戏方向不可通,个人兴趣爱好首当其冲的浮出水面。联想到幼时的种种过往已成云烟,空有一手回忆而无记录,想来确实捶胸顿足,13年前是没有条件,丢失的5年里,随着城市的发展,身边无数的东西只此消失。只要肯行动就永远不晚。想到这里,我正式开始了交通与城市发展的记录之旅,至今差不多也刚好有5年了。这五年间辗转多地旅行记录,北京、天津、承德、石家庄、呼和浩特、青岛、上海、济南、昆明、贵阳......无数个清晨与黄昏,数不清的大地上都留下了我的脚步;实实在在的记录下了非常多的东西,其中很多内容确已随着城市发展而消失不见,我也为这五年间记录下了这些而感到庆幸。其间记录之多,已达到无法一一例举甚至是精选部分都将占用本文大量篇幅的地步,具体细节,各位参考本号历史更新记录即可。
能不能赚钱?能否全职拍摄?拍摄的设备是什么?成本支出大公开
对现有更新内容的看法,自媒体行业发展观点分享
梦想与情怀往往都不能当饭吃,几乎所有的人都将在毕业后跳进忙碌的社会人海中寻找一份工作。确实有部分朋友上班不用承担养家糊口的重担,但是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行的。很多人入局自媒体只为了钱,也有人只为了情怀,也有两者兼得,占比或多或少之人。在这一节中,我将以个人的角度,例举金钱方面的得失,应该可以给到很多人一些参考。
题材选取方面。前面说到,爱好有很多种,但总体也能分为大众爱好和小众爱好。选择大众爱好的,看得人多,但做得人也多;小众爱好受兴趣广度的限制,看得人数有一个天生模糊的已知上限,但是做得人也不多;从总体上来说,做大众爱好视频比小众爱好视频更容易成功,但是事在人为,若无两把刷子,两者均难成功。当然,这段文字充满了金钱的味道,若是纯兴趣爱好更新视频,无所谓有没有人看,无所谓是否成功,但既然本段的主旨是成本,那么自然是要站在金钱的角度去讨论的,毕竟没钱寸步难行,如果连饭都吃不起,哪还有什么兴趣爱好呢?
首先是能否赚钱的问题。是否能过赚钱需要以多个层面综合考量。只以本号更新类型为例,账号内容受到兴趣面窄和地域受限(只要你的视频是实地拍摄类的,那么观众自然就会以那个地区的人员为主)的双限制,视频的受众自然就不会多;且这方面兴趣爱好的观众年龄都偏小(成年人多忙于工作,闲暇时间基本都是追剧打游戏,很少有人会有多余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在上班累个半死,好不容易休息了还经常出门,毕竟成年人的活跃性本身就比儿童要差),消费能力极其受限;实地拍摄需要出门,出门就意味着需要大额开销,天生就比只在屋里就能完成视频的账号类型开销要高;交通的本质是公共交通,对其进行商业拍摄,商业化,接单的难度极大。因此,如果看到这里的朋友,如果以本号的更新方向盈利,我可以放心的说至少99.9%的作者都是无法成功的,有盈利的打算,建议考虑一下其他种类。
但是,不赚钱不等于没钱拿。通过合规的方式,得到一些小型补贴,抵消一些拍摄方面的资金损失,是完全可行的方案。接下来正式公开一下本平台的收入方式及情况(撰写本文花了不少时日。本文属于提前写好的,本节写于2023年5月17-18日,相关数据也截止于此):
总体视频数据还算可以,四舍五入计算,运营近5年,粉丝1万,播放400万,评论2万,弹幕1万,点赞8万,分享8500,收藏3万,投币1万。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号自知属于小众爱好,因此并没有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任何引导推广;在虚拟网络中,本人坚持不当标题党、不抄袭剽窃,不混各种圈子,并且没有任何引导关注,投币,三连等话语及设置,有争议的视频,尽力保持客观公正(角度仅为个人单次体验,不具有普适性)至今,这个整体数据算是纯净无参杂版,具有参考价值。如果进行相关操作的话,具体数据应该会高不少。
由于本站最多只提供到近一年的收入情况,因此选时间最长的一年进行展示(近365日数据)。近一年在本站的收入共605.31元(含广告分成106.20)。其中创作激励466.30,活动奖励22.51,自定义充电8.00,直播2.30,不知道这样的数据,和你想象中的差距有多少呢,是高了还是低了?
首先是创作激励计划,分为视频、专栏、视频、模板四种方式。视频要求电磁力≥Lv3,信用分≥80分,专栏要求阅读量≥10万,素材要求有自制BGM、贴纸、视频素材被平台收录,模板要求有自制模板被平台收录。
视频方面,信用分只要没啥大错都不会扣,开通主要受限于电磁力方面,主要考核UP主近半年的粉丝活跃情况,并参考UP主全部自制稿件在近一个月的播放互动等数据,进行综合评估,由此计算出电磁力分数和对应的电磁力等级。所以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认真运营才可以开通。一般来说,确实用心,不瞎搞的情况下,具体难度不高;
专栏简单粗暴,阅读量破十万就能开,只要一直写基本也只是时间问题。部分功底深厚的同学,可能一篇爆款就开通了。但是每个人的发展方向不同,我虽然拥有写文的功底(拉到底看了一眼,6722字了,写文对我来说算是基本操作),但是却并不想在文章方面发展,不想一直罚坐在屏幕面前打字,因此并未达到专栏开通要求(切出去看了一眼,目前专栏阅读量3万+,还差三分之二);
素材,模板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需要的制作力较高,且与我的制作方向不符,因此并没有进行这方面的发展。
开通创作激励之后,系统会综合你的当天的视频播放表现进行一个复杂的公式计算,在2日后公布你的单日收入,并在每个月的2/12/22进行结算。
以下图为例,代表本号5月15日通过创作激励收入0.39元,12日结算期过后,到今天存有3.4元激励未结算。上次更新视频是2023年5月3日,这十几天并没有更新视频,属于"睡后收入"。
创作激励简单来说,属于开通之后就不用再打理了,按具体视频质量,框下广告展现情况自动结算,属于本号的主要收入。
充电计划一般在账号主页,视频页面可以看到,属于观众花费真金白银赞助作者的一种方式,平台从中收取一些渠道费和服务费,一般来说,只有真爱粉或者极度认同你视频的观众才会进行充电,一般越有名的作者,收到的越多。来源非常佛系且可遇而不可求。
直播收入和充电计划类似,只不过具体发生收益的地点变为了直播间。具体获得情况也和充电计划类似,来源非常佛系且可遇而不可求+1。
活动收入顾名思义,就是参与官方活动所获得的收入,一般都是投稿活动,达成某个目标,就可以获得奖励。本号以前参与得还算积极,后续投稿逐渐减少,就不再大批量参与了。
除此以外,还有各类激励方式,带货可以在主页商品橱窗带,也可以在视频里各种地方带,直播间里带,接商单带,接游戏广告等......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即使是一个达到万粉的账号,在不刻意商业化的情况下,想靠这个赚钱养活自己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从今年开始,自媒体红利逐渐消失(入局者太多+市场疲软 ,缺乏良性发展),平台分润下滑,各位作者基本都是从【有盈利-收支平衡-倒贴亏损-连剪视频的电费都不够】的框里从左往右滑了一档。不止单一平台这样,大部分平台基本都如此,只不过每个平台的情况严重程度不一,偏向情况不一样罢了。
另外,一般达到一定量级的作者,基本上都会选择多平台发展,我个人采取的策略也是多平台同时发布,对于作者来说也是有利无害的。以下为其他平台的数据:
就活跃程度来说,目前我在B站是最活跃的,其余三个平台都是尽量分发一下,知乎目前我已经停更了(从平台的角度看,知乎在视频创作方面的运营不尽人意,虽然前期进行了大批量的扶持,但终究是抵不过其他头部视频网站,或许其已经找到了一些特有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来说和本人的更新方向不符)。
还有一个非常难得的数据,那就是从本人制作视频的第一天起,所有制作视频产生的收入,都从来没有花过,统一放到了一个账户里,只出不进。这也是源于我做视频之前的想法:既然不打算靠这个赚钱,那么我反倒要看看可以从自媒体中有多少获利。因此,可以非常直观的了解到佛系运营五年的自媒体,究竟能有多少收入:
单看总的收入,5年差不多1万1,似乎还可以?如果你觉得这样的获利非常多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支出方面,您可能需要看得仔细些了:
(1)电脑方面。上文提到,2018年买的笔记本电脑,是专门为了做视频而买的。如果只是为了打游戏的话,我换电脑的念头可能还得延后很长时间(因为我正巧从18年中开始逐渐没有什么网瘾了,而且我以前基本也就是玩一个英雄联盟,之前i5 4200H+GT940M+8G的电脑还是足以应付的),所以这台电脑理应算在拍视频的支出里。当时的订单还能找到,花了8799元。
这台电脑常年被我高强度使用,寿命消耗应该比很多电脑要高。到2022年底的时候,很多问题就逐渐显现了出来。首当其冲的就是硬盘问题,机械硬盘方面,因为启停次数过多,加之伴随我辗转多年,后来已经开始故障频发,活动时间100%但无写入读取速度(基本等同于挂起),偶尔能写入的时候也只有几百字节。并且很多软件都安装在其中,到后来已经影响开机(必须把硬盘拆了才能开机),于是不得不进行了更换(数据经常备份,所以使用准则一贯都是"又不是不能用",但是后来是真的不能用了),更换之后,短板变成了固态硬盘。三十多个T的总写入量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是整台电脑仿佛患了老年痴呆,忽快忽慢,掉速频繁,就像一脚油门一脚刹车似得,为了防止电脑突然暴毙,只能顺带把固态硬盘也换了。又用了一段时间以后,风扇又开始抽疯,仿佛拖拉机进场(网上查了是机器通病,风扇轴承到一定年限就会因为润滑油蒸发而磨损),于是又更换了风扇,这三样加起来,使得这台电脑的整体支出破万。
虽然这台电脑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变得不太好用,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需要更换的代步。不过这台电脑也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首先是重量,早期的游戏本都偏向大砖头,使得这台电脑的整机重量达到了3kg,实在是不适合随身携带;其次因为电脑内置机械硬盘的原因,在便携性再次上大打折扣(通电时无法随意移动以免损坏);虽然后续更换了风扇,但是电脑的原厂风扇声音实在太大,虽然可以通过创建电源计划之类的方式降低风扇的转速,但是在CPU和显卡繁忙时,风扇保持的最低转速还是令人无法接受(其他人能听见的地步),因此前两个月我决定重新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当备用机。
因为购买新电脑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痛点,达到互补的效果,所以就没有再买游戏本,而是选择了偏向商务轻薄的本子。如果配置买得太低,等同于买了一台工业垃圾(毕竟需要剪视频),买得太高又容易取代之前那台游戏本(因为过几年还有换高配电脑的计划),因此权衡之下购买了小米笔记本Pro X 14 i7-11370H/16G/512G/RTX 3050/2.5K -灰,
这台电脑属于多方面权衡之后购买的结果,虽然CPU看似可以,实际上具体情况还不如游戏本的i7-8750H,不过以性能换功耗(或者说换价格)还可以接受,显卡方面,3050那就比1060强多了,而且在渲染方面显卡也可以进行辅助计算,因此最终的效率可以和我的游戏本持平,这也就达到了我的目的了。最重要的是便携性,自此之后就可以随处进行剪辑,不必一直在椅子上罚坐了。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视频我都会使用电脑剪辑。随着科技进步,目前用手机进行剪辑已成易事。但是手机终究是手机,手机还是只适合进行一些轻量化的剪辑,本号的很多视频,单个视频素材就动辄几百G,用手机来剪辑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如果使用默认的输出参数,手机渲染的视频在帧率和画质上都是大打折扣的,如果往上调,不仅好不了多少,而且速度也会变得很慢(毕竟功耗就摆在这里),更是会造成机子的使用不畅。因此剪视频用手机和电脑搭配才是最好的。
前文提到的那一台游戏本,加上这台新入的笔记本,使得我在剪视频上的电脑投入方面最终达到了【10000+6000=16000元】
------
(2)手机方面。之前几次更换属于正常流程暂且不提,在2022年,用了几年的红米k20pro后盖不慎被我摔裂,考虑到这台手机也用了快3年的时间,想重新买一台防抖好一些的手机(当初买这台手机看重的是拍照优秀,但是站在2022年的角度看,缺失了非常重要的防抖功能,因为我没有用手机打游戏的需求,理论上这台手机855的处理器在2023年都完全够用,完全可以修个后盖了事,因此换手机的目的就是方便做视频),正好红米k50pro也开始卖了,本着"买电子产品就买第二档好"的准则,买了12+256的版本。
买了之后仿佛带上了痛苦面具。没想到这台手机的卖点之一"一亿像素后置三摄"完全拉垮,拍摄的成像还不如上一台手机,加上开着蓝牙,就会每隔半小时断流半分钟的巨大漏洞,最后在今年初的时候依旧换新了小米13,这次的更换相当正确,手机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但是有直播录屏断流,可能已经随着系统的更新而解决,没有再测试),成像非常优秀。但一年之内换了两次机子,一来一回在金钱方面也有很大损失。
自从现在的手机屏幕跨入A屏时代后,动不动就烧屏已经成为常态,因此上个月综合考虑了一下,去闲鱼收了一台iPhone7 Plus当做视频的备用机,虽然凭着多年的网购经验,避开了各类黄牛中间商问题机,但是没想到这台机器还是有问题,其他功能一切正常,偏偏主设的自动对焦在某些方面会有问题,使得买这台机子的目的就此泡汤。只从做视频的角度考虑,最终我在手机方面的支出为【7000元】
------
(3)其他硬件支出方面。使用手机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拍摄记录后,我终究发现手机完全不适合进行移动拍摄的记录(非常晃,即使后来更换了防抖的手机,在观感上也不舒适),因此购买了gopro专门用于移动拍摄记录。
这台机子是我在2020年3月买的,实际上我个人对于运动相机的观望期很长,早期的运动相机实际上相当拉胯,那时看了很多6代以前的视频,防抖方面基本惨不忍睹,在观望到8代的时候,这台机子基本上已经满足了我的所有需求,于是就直接入手了。本号的移动拍摄实际上也是从入手这台机子开始的(之前的观念就是:太晃的视频不如不拍),防抖方面,色彩调教确实令人相当惊艳。虽然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画质方面稍微有些低了,但是对付本号的记录,还是绝对够用了。
美中不足就是画质方面的问题,自带的拍照功能从来没用过,因为拍出来的效果还不如手机;其次就是运动相机通病"日光机",一到晚上就会因为光线不足,画质和防抖大幅降低,不过还算能接受,晚上不拍就行;运动相机容易发热,过热就会关机,因此在夏天的时候进行向阳面固定机位拍摄会有一些问题。
不过这些都尚能接受。目前新出的机型,上述问题多少都得到了一些解决,看着成像更好的机器难免会让人心动,不过还远远没到更换新机的地步,因此也就先继续用着了。
比较惨的是,这台机子在某次出门外出摄影的时候,不小心磕到了石子很多的地上,导致屏幕当场开裂。随着不断的磕磕碰碰,现在的裂纹相比当时已经增多,但是目前不影响使用(碎的是外屏,内屏正常,因此不影响触屏)。所以基于这个原因,这台机子或许会在某一次大磕碰之后屏幕报废,具体是修还是重新买就看各位的支持程度了(不是)
【运动相机支出:3000元】
自从开始剪辑视频之后,尤其是有gopro这种存储空间大户之后,必定就得考虑购买存储设备的问题。因前几年维持着较高的录制强度,导致素材的拍摄永远比剪辑要快,因此一块块硬盘逐渐被塞满,只能塞满一块再买一块新的。
有关存储设备的支出目前已经无法完全统计(购买渠道多,而且有更换),以下是京东的存储设备支出截图:
据粗略估算,目前手上的存储空间大约有15T左右,为此支出大约【4000元】。
随着拍摄的逐渐深入,我也意识到成像质量的重要性,因此我在去年年初的时候购买了一台D5600(虽然当时购买的目的并不是用来做账号),确实让我拍出了很多和之前大不相同的内容,顺带还习得了相机拍摄这门技巧,也算值得。由于购买时疫情正猛,又不想买到问题机二手货,因此最终花了【7500元】,后续摔爆了一个UV镜,+100=7600。
随后就是出门拍摄(以下简称运转)支出了。首先介绍铁路方面,因为有车票在手,所以统计起来相对方便一些。以下是我手上存有的车票(部分早期车票有遗失)。
不管是从成本还是从怀旧的角度考虑,我始终是乘坐普速列车的次数比高铁多,再加上上班的因素,乘坐区段多为短途,【目前统计的铁路车票费约为4000元左右】。
统计到现在,支出已经达到了:电脑16000+手机7000+运动相机3000+存储设备支出4000+相机7600+铁路车票费4000=41600,但各位看我拍摄的视频就知道,其中还掺杂了大量公交,地铁之类极其琐碎无法理清的账目,各类运转所产生的房费等也无法计算,拍摄视频5年,这部分费用,我想从41600直接补齐到【60000元】并不过分。
算到这里,结局已然明了,一万收入对六万支出,而且这还是在我精打细算的控制之下产生的。赚不赚钱先放一边,支出远高于成本是既定事实,想靠这个全职那更是无从说起。
我知道有很多人想要幻想用这个赚钱,尤其是对我更新方向感兴趣的以学生为主,对未成年人来说,对待金钱的认知还不成熟,写上面这么多,也是想打破一些人的幻想,如果你是学生,请务必以学业为重,兴趣爱好只是一个业余消遣的精神寄托;如果是为了出名,对于轨道交通方面来说,知名度高给你带来的切实好处远没有想象中的高;特别是想入局自媒体,尤其是看了各种几趟想大赚特赚的,如果你的更新方向也是交通类的,最好趁早打消念头,切不可反客为主,否则最后绝大概率只能两手空。
对现有更新内容的看法,自媒体行业发展观点分享,未来的规划(个人规划,账号更新方向)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一节,我打算更新一些我对这个账号,这个圈子,这个行业的一些看法,和我对未来的一些规划。
说实话,一直以来,我的规划都是想用自媒体进行发展的,这个账号发布的内容,也是对我心中想法的一些实践,所以你从我的账号中看不到别人的影子,也无法在其他群聊找到我,因此也收获了一个安静且纯粹的创作环境。不过,这样的更新方式过于理想化,所以,从万粉开始,我将针对刚才提到的这些问题进行一些良性调整(增强评论区互动,增加讨论渠道的多元性)。
更新方向方面,依旧会在保持现有的更新方向上随性更新,不会做得太完美。更新视频达到一定量级的朋友可能会觉察到,如果你的每个视频都做得过于优质,作品的数据非常好看,反倒这个账号就没法更一些自己想更的视频了(例如一些很有意思或者别人认为毫无意义的小短视频),因为这样会使得你的账号前后画风不同,也不利于维持优质视频的发布节奏,所以我依旧会在大的更新方向上保持不动;同时,万粉也算是本号的一个新开端,因此我也会对更新内容进行一些小方向上的尝试,争取全方面盘活这个账号。
平台方面,目前除了之前提到的几个平台以外,我在其他平台也有账号,但是没有选择去运营,或者更新目前账号的方向。因为就目前的规则来说,每个平台每个作者基本只允许注册一个账号,一旦未来更文方向有改动,可能每个平台都要对应地有所改动,这个场面就很尴尬。对于我来说,既要避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又要避免把所有篮子都放上鸡蛋,所以在目前,有部分我没有提到的自媒体平台,我进行了注册预留,未来会有其他打算。
作品方面,由于早期存储堆放杂乱,出现了"几个设备同时用,几块硬盘同时存"的乱象,导致素材左一个右一个,甚至出现了部分文件夹里套到"新建文件夹(22)"的盛况。我于今年年初的时候启动了分类摆放整理,目前已初见成效,但是远远还没有整理完,将会在往后的时光中逐渐整理发布完毕。
前面也提到,这几年我拍摄视频的速度远远比更新的速度要快,所以在我的硬盘当中已经积压了非常多的视频素材(可能有几个T,具体变成视频能有几千个),这部分视频存储位置比较杂乱,录制时间地点背景不一,因此光是全部整理剪辑发布存档,消耗完这些视频都将花费数年的时间,这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些素材当中,也掺杂了很多有意思的、已经完全看不到的、其他人完全没有做过的视频;同理,因为视频素材只是积压而不是断更,所以之前很多没有更新完的系列(例如昆明地铁9号线、门板(大台)铁路徒步等视频)都是早已拍摄完毕的,到时候继续更新续上即可,因此对于持续关注的朋友来说也算是很大的福利。
关于视频更新的大方向,我近段时间已经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其中主要的4个方向已经分别整理为合集与收藏,不管是从合集入口进入,还是从收藏夹入口进入,都能快速找到这些视频。
经常观看我账号的朋友知道,我更新视频的方向是不止这四个的,只不过其他方向比较琐碎,或者不是主要的更新方向,对于这部分视频未来也会视情况进行集中整理后做成合集与收藏夹的形式发布。(已经确认的是航空飞行记录,硬盘上其实也很多,到时候慢慢和大家分享)
在目前已经整理出来的四个合集中,第一个叫做公交线路体验,用公交爱好者的话来说就是公交pov。这部分视频在我的账号中发布数量比较少,但是在硬盘的积压中占领了一席之地,因此后续发布这部分视频的频率会稍微多一些。不过我发布的公交pov和绝大部分人的方式都不同,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在前方进行录像,而我一般只会选择左侧或者右侧进行拍摄。原因有很多,一是纯前方的座椅偏少,通常只有1-2个,人多的情况下想拍可能要靠抢,加上扶手设置问题,绝大部分人乘坐公交时,视野应该都是偏向左右两侧的,拍摄前方视角不符合常见视角。二是一般来说我乘坐公交时更喜欢去坐倒数三排的左右窗位置,这样的拍摄更符合我乘坐公交时看到的风景。三是即拍即得,不用考虑被盘问,甚至被拒绝拍摄等浪费时间的情况(目前本人拍摄公交侧方风景记录视频已破百条,被拒绝拍摄的次数至今是0);收录到这个合集当中的视频,原则上都是某条线路的全程侧方视角,或者某个车型报废下线之前的视频记录。一般被我拍摄记录的,都是对我个人非常有纪念意义,或者非常有意思的线路。因此这个合集有些偏个人存档,个人观念比较浓重一些。
第二个合集是国铁车次体验,和第一个合集看似相同其实有很大的不同。拍摄的对象从公交车变成了火车,更新的内容原则上是某条国铁线路的体验记录,可能是专门为了这条线而拍摄,也可能是我的某次旅行vlog的铁路体验部分。考虑到前几年疫情因素,这种类型的视频不会特别多,但是目前应该也有数十个存档,未来将逐渐与大家见面。
第三个合集是轨道交通探访,是本号的热门视频类型之一,记录了国铁和地铁那些【已废弃/荒废/不被大多数人所知的线路】、【正在建设中,并受到广泛关注,或本人认为非常重要的线路】。这类视频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视频中的绝大多数画面将会消失。作为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去记录那些别人很少记录,不愿记录的内容,个人认为是非常值得的,既给自己未来留一个念想,又能成为不错的历史资料,正因如此,随便拍拍/无教育科普意义/未来变化较小/讲述内容过少,仅为一个片段的素材,不会收录在本合集中,也算是本号的精品部分。这种类型的视频前段时间更新的比较少,后续也将逐渐恢复更新。
第四个合集是报站音+闪灯图,收集了由本人亲自制作的【全国地铁各线路报站音+闪灯图实录】的所有作品,报站来自本人亲自录制,或同好录制后同意提供,加上自制动画模拟闪灯图效果制作而成,也属于本号的热门视频类型之一,但因此类视频偷视频情况严重(一个视频来来回回偷几十遍,偷到其他平台又被反着偷回来发,热门到出口转内销),制作耗时很长(短则一星期,长则两三个月),因此这两年已经取消了更新,不过硬盘上还有非常多的线路没有制作发布,因此后续也会视情况重新恢复更新。
综合更新方面,各位最近也能发现,得益于新买了一台电脑,加之有清晰的计划梳理,(提升更新效率,加速消耗存档的计划正在进行中)我更新视频的速度相对于前段时间得到了提升,争取达到更新视频的速度逐渐追上拍的速度,尽快减少存储空间占用,所以现有硬盘变得不再饱和,至少未来两年也不再需要购买新的存储设备了;个人对目前的相机和手机都比较满意,因此未来两三年也没有重新购买的计划;gopro之前屏幕碎了,也没有修理意愿,暂定一路用到报废,当然也可能会因为未来账号观看人数大幅增加,改善了拍摄收入后,有可能会购买画质更优的新款。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不断普及,对于很多人来说,制作视频的成本大幅降低,随之也带来了很多的弊端。但我个人认为,我目前更新视频的内容不受任何影响。受影响的,一般都是内容东拼西凑,个人想法欠缺,综合质量较低的作者,随着ChatGPT之流的出现,配合AIGC技术,生成的内容质量和作者逐渐相近,但效率却是数十倍甚至百倍千倍的提升,不过这类视频生产出来基本都是不新颖,同质化严重,通篇都是毫无营养的高端废话。不拥抱AI,就会被别人生成出来的AI视频淹没,拥抱AI,又会使得作品烂大街,成为了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但好在我个人的更新方向,在目前的科技的碰撞之下,只有红利而无弊端。毕竟再厉害的AI,也无法对现实中的时代发展进行真实的记录;保持独特的制作手法和个人观点,也能让盗取视频变得无所遁形,这样也才能拥有更佳良性的发展。
从自媒体的角度看,从今年开始,自媒体的黄金期已过,随着入局的人数越来越多,综合前景的不明朗,各平台收入的大幅度下调。大浪淘沙后的海滩,谁在裸泳,一目了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回归理性,把自媒体当做副业或者兴趣爱好,将会是更佳的选择。对于有意继续深耕自媒体的作者来说,潮水退散,投机作者减少,如何更好地拥抱商业化,走出自己的独特步伐,也将成为成功的关键要素。物质年代,除非兴趣非常纯粹,否则一味用爱发电终究不可取。用最小的质量波动,取得最大的汇报,也是作者和平台的良性发展之路。
我个人发展自媒体,直接选择了"打不过就加入"的道路。曾在其他公司做过新媒体运营,目前也在某大厂的自媒体相关部门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从另一种角度,一直在吃着自媒体这碗饭。账号方面,也算是拥有一个很多人嘴上经常挂着的"全网粉丝破万播放量百万"的噱头,但至少对我来说,我至今还是一个非常平凡的普通人。关于未来的个人发展,因为我从小就有创业的计划,所以我在很多方面的考虑会比其他人更多一些,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一方面我有能力比大多数人能运营好一个账号,一方面我也没打算纯靠账号发家,所以不想让我的自媒体账号充满金钱风味。
人算不如天算,计划没有变化快,近期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未来两到三年相较我之前的规划,需要花钱的数目和地方开始暴涨,从长远来说,我也想通过自媒体减轻一些负担,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也不想整天强调什么求关注求三连求转发的烂活。当然了,作品能得到各位的支持和肯定,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我未来会视情况进行一些商业的实践,改变一下上文中出现的弊端;在更新方面则计划多写一些专栏,分享一些拍摄有关的趣事。
去闯荡,让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是我从小以来的梦想。那些能说出来的愿望和说不出口的心愿,就都在未来慢慢实现吧。
结尾放几张去年好看的云和花,以后一定还能再见到。
花梨蝶
2023.6.3
关键词:
推荐内容
- B站万粉纪念!心路历程,拍摄设备,账号收入
- 心灵鸡汤的句子的英文_世界热门
- 罗技102二代鼠标宏_罗技102鼠标宏设置教程
- 打电话显示别人号码的软件_打电话显示别
- 肚子里咕噜咕噜响是怎么回事_原来是这么
- 巴萨不是多特蒙德,有了内马尔前车之鉴,
- 冰雪传奇复古单职业手游攻略
- 微信怎么更改性别(微信怎么更改性别设置
- 刘勋 最新快讯
- 全球即时:华富货币市场基金“端午节”假
- 动平衡试验机测试原理_动平衡试验机|每日
- 美国银行策略师Hartnett:美国股市大涨之
- 天天头条:爽口源股东尚永强质押300万股
- 视点!6月16日基金净值:华夏中证500ETF
- 企业的数字化设备覆盖范围是什么意思(对
- 多家自动驾驶公司布局线控底盘,千亿级市
- 想起了一位追求光明的老人 天天聚看点
- 查域名查ip_域名查询ip命令 天天速讯
- 公安部检测中心来汨罗调研安防产业相关工
- 摆地摊月入过万难在哪里?-环球热文
- 【张极】《Peaches》cover 是很喜欢比伯
- 对肥皂过敏怎么办,肥皂过敏症状及治疗方法
- 【短讯】比尔·盖茨的中国往事
- 律政大亨蒙多有特效吗_律政大亨|全球热消
- 2023广州增城龙舟赛在哪里举行?|通讯
- 白色染发剂男士_白色染发 天天快播报
- 农业出版社电话(农业出版社) 最新快讯
- 北迁野象群向西南迁移了 如何干预让象群
- 杨凌:“护苗2023·绿书签行动”宣传进校园
- 每日视点!劲歌金曲颁奖(关于劲歌金曲颁
- 太诱人!裸露隐私部位若隐若现,公共场所
- 凤凰花开,跨海相会!海峡论坛奏响两岸融
- 世界速读:吉林省水利厅、省水文水资源局
- 三星的OneUI6beta可能会在稳定的Android1
- 消协解读盲盒新规:与非盲盒商品的价差不
- 当前播报:88级高强度螺栓_8 8级高强度螺栓
- 【聚看点】学号是什么时候开始的_学号是
- 国资委:央企要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开展并购
- F5G Advanced潮流已至,万兆光网蓄势待
- 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发布高温橙色预
- 当前速递!《离谱的汉字》玩累了帮强哥凑
- 资讯推荐:百公里油耗不到6 本田CR-V e:
- 安神补脑汤
- 兔年生肖1公斤银币价格(2023年06月16日)
- 考古人员在秘鲁发掘出约3000年前木乃伊
- 曹窋(关于曹窋介绍)-世界看点
- 太平重疾险包括哪些疾病?20年后返钱吗?
- 今年来最强高温来袭:天津红色预警最高40
- 焦点信息:东田微6月16日快速回调
- 头条焦点:来伊份6月16日盘中跌幅达5%
- 禾望电气:6月15日融资净买入1927.11万元
- 杭州亚运会形象宣传片《弄潮》_每日聚焦
- 世界关注:又见中国式浪漫!杭州第19届亚
- 东箭科技:6月15日融券卖出金额34.29万元
- 沉舟楚寒衣青_沉舟-全球讯息
- 环球动态:机构今日买入这22股,抛售永鼎
- 微软为 AI 初学者推出免费网课:为期
- 航宇科技: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6.67亿
- 资讯:鲁德法网端盘子坦言非常想飚脏话,
- 90后小伙和“鬼秤”较劲的半年 焦点日报
- 【张极】《Peaches》cover 是很喜欢比伯
- 对肥皂过敏怎么办,肥皂过敏症状及治疗方法
- 【短讯】比尔·盖茨的中国往事
- 律政大亨蒙多有特效吗_律政大亨|全球热消
- 2023广州增城龙舟赛在哪里举行?|通讯
- 白色染发剂男士_白色染发 天天快播报
- 农业出版社电话(农业出版社) 最新快讯
- 北迁野象群向西南迁移了 如何干预让象群
- 杨凌:“护苗2023·绿书签行动”宣传进校园
- 每日视点!劲歌金曲颁奖(关于劲歌金曲颁
- 太诱人!裸露隐私部位若隐若现,公共场所
- 凤凰花开,跨海相会!海峡论坛奏响两岸融
- 世界速读:吉林省水利厅、省水文水资源局
- 三星的OneUI6beta可能会在稳定的Android1
- 消协解读盲盒新规:与非盲盒商品的价差不
- 当前播报:88级高强度螺栓_8 8级高强度螺栓
- 【聚看点】学号是什么时候开始的_学号是
- 国资委:央企要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开展并购
- F5G Advanced潮流已至,万兆光网蓄势待
- 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发布高温橙色预
- 当前速递!《离谱的汉字》玩累了帮强哥凑
- 资讯推荐:百公里油耗不到6 本田CR-V e:
- 安神补脑汤
- 兔年生肖1公斤银币价格(2023年06月16日)
- 考古人员在秘鲁发掘出约3000年前木乃伊
- 曹窋(关于曹窋介绍)-世界看点
- 太平重疾险包括哪些疾病?20年后返钱吗?
- 今年来最强高温来袭:天津红色预警最高40
- 焦点信息:东田微6月16日快速回调
- 头条焦点:来伊份6月16日盘中跌幅达5%
- 禾望电气:6月15日融资净买入1927.11万元
- 杭州亚运会形象宣传片《弄潮》_每日聚焦
- 世界关注:又见中国式浪漫!杭州第19届亚
- 东箭科技:6月15日融券卖出金额34.29万元
- 沉舟楚寒衣青_沉舟-全球讯息
- 环球动态:机构今日买入这22股,抛售永鼎
- 微软为 AI 初学者推出免费网课:为期
- 航宇科技: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6.67亿
- 资讯:鲁德法网端盘子坦言非常想飚脏话,
- 90后小伙和“鬼秤”较劲的半年 焦点日报
- 资讯推荐:沧海一声笑原唱mp3
- 合作射击游戏《收获日 3》9 月 21 日
- 谷歌推出 AI 工具 帮助广告生推进自动
- 皇家剑南春彰显酒文化传承与创新|当前观察
- 环球焦点!杭州亚运会线上火炬传递活动开
- 曹电康(关于曹电康介绍) 环球视讯
- 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
- 反檐和反坎的区别_反檐的定义 天天关注
- 环球今日讯!麦加芯彩5名高管均年薪450万
- 梅西撑住了面子,遥望科技还得寻找里子
- 【环球播资讯】上海青浦区发生3.1级地震
- “要有耐心,才能把事情办好”解决“急难
- excel表格中的数字不能求和是怎么回事(e
- 我国锂矿探明储量大幅增长 快看
- 短讯!首届上海国际碳博会闭幕
- 世界视点!拧紧“水龙头” 做好“水文章
- 香港知名女星险些离婚,遭破产丈夫家暴,
- 环球百事通!罗体:罗马近日将官宣恩迪卡
- Shams:东部冠军热火在比尔交易下家中处
- 丰田用固态电池,堵住了反对者的嘴_环球